目中有人

今天八號風球,實體上課變了網上進行,亦偷閒寫扎記。

近年許多友人到海外生活,最近跟兩位海外大叔約好每兩週在網上聚舊和守望。過往大家見面大多都是埋位做事,雖拍檔多年但事工以外大家都事忙少維繫,散開反而讓我們聚焦於我們「人」身上,有更多機會結連和對談。

同工多不等於真相遇,事工完後往往很快便散了。當我們帶領和提醒別人結連,但卻容易忘了自己。事工本身是無止境,追求一方面的完美便容易犧牲似是無代價的自身需要。同行的關係是選擇,要付代價,即使是犧牲程序和課程的一些非必要部份。

「目中有人」說的不只是帶歷奇程序時要「看到受眾」,而是看你本身有多在乎人。

無疑香港人近年經歷許多,與其說香港變了,不如說這一切或許都遲早發生,現只是加快了速度或「不虛偽」地展示出來。社會發生一些事時許多人都還在想「點解攪成咁」、討論「以前唔係咁」,既是現實那無論政見如何都已不值得影響情緒和生活。不如去想想事情背後的誘因,和接下來會是怎樣較實際。

無疑香港現時是走得好快,而預計走向的方法和過往不同。這不止影響社會,其實會影響每個層面。人會憑自己的經歷、教育和知識解讀、預測事情。但現時秩序、規律和倫理都跟過往大體的認知不同。我們未必再能運用和享受過往建立起來的「根基」和規劃,我們需要能冷靜「看到」很多、「應對和轉變」很多、有智慧地「持守」很多。這些都要有頭腦、行為和心力,亦不會一開始就準確,總會跌跌碰碰。以體驗學習的角度是每次經歷拿一點、懂多一點。這些特質未必是具體的技能,但卻是要走到下去的要素。

要應付轉變可是頗累人。我減少了工作以外的活動,亦減少不一定要我負起的責任。我與太太多了去野外,減減壓,傾傾偈亦想想事情。

有時我都會看 Youtube 短片消消壓,老婆頗有意見,說 Youtube 短片無營養。不是每條短片都無營養,例如「老高」的短片頗知識性、沈旭暉的頗分析性、Celine and Cynthia 的旅行片拍得漂亮、Howtindog 的片讓我學習不虛偽的信仰生活。當然我都會看看其他的,例如微辣、小薯茄、阿滴英文。當中微辣可以是粗口橫飛的,但經過了許多事後,粗口可以是真誠,溫文可以是粗暴。

生活已不容易,能偷閒透過短片笑笑,又如何。

阿平
寫於香港
2021年10月9日